MOP 280.00
本畫冊收錄藝術家馬若龍的大型繪畫作品《喜紅艦》及眾多筆記本繪畫作品。《喜紅艦》格局宏大又蘊含細節,描繪了藝術家心中的烏托邦;筆記本繪畫作品勾勒出藝術家多年來的創作脈絡和心路歷程,呈現藝術家的創作日常,讓觀眾得以窺探其靈感來源。
MOP 80.00
《氹仔情懷續篇》主要介紹氹仔施督憲政街及飛能便度街的街貌變遷,作者以翔實的史料及珍貴的歷史圖片,配合大量訪談記錄,講述與兩街店舖、廟宇、住宅相關的人與事,重現昔日氹仔的樸素生活及鄉土風韻,為上世紀十至七十年代空白的氹仔民間史添上濃重的一筆。
MOP 98.00
《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收錄澳門及內地八位作家所著的兒童文學作品,通過講述澳門少年兒童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故事,把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串聯成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故事主題包括澳門回歸、澳門世界遺產、港珠澳大橋、澳門國際龍舟賽、魚行醉龍節、粵劇及涼茶等。該書定位於孩子的成長,將視角對準澳門生活的少年兒童,書寫他們的所思所想,並以小見大,展現澳門人內在的文化自信,以及澳門自古至今為中華文化傳承做出的努力與擔當,為澳門及內地青少年讀者展現真正的澳門魅力。
MOP 120.00
《樂善好施 - 高可寧與德成按》一書為暨南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副教授趙利峰所著。全書以史實為據、以通俗為文,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晚清民國時期澳門典當業的發展歷程。
作者通過梳理該時期澳門當押業的相關文獻史料,又以當時澳門當押業龍頭“德成按”的創建及營運過程,及其創設人高可寧先生的事跡,向讀者生動了介紹澳門當按押業的發展史,並將澳門典當業置於中國當時歷史時空背景,澳門當押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典當業發展演變的歷史縮影 。
MOP 120.00
《歐風遺蹤 - 澳門聖若瑟修院與教堂》為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教授所著。全書以史實為據、以通俗為文,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聖若瑟修院及教堂的建築特色、創辦的緣起變遷、辦學期間的文化藝術活動,以及當時經學院所培養的澳門各界名人等,並於文末介紹了聖若瑟修院藏珍館所藏的一批珍貴文物。全書附有多幅珍貴插圖,讓讀者能快速及全面地了解聖若瑟修院與教堂的過去與現在。
MOP 210.00
本書接續2011年出版之《新世紀澳門華文劇場》,修訂及增加2012至2018年的澳門演藝資料,分別從澳門劇場的整體環境改變、澳門劇團的發展與創新,以及澳門華文劇場專題研究三方面,對新世紀以來澳門華文戲劇的發展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及梳理,力求多角度展現澳門最新的劇場形態與現象,為澳門戲劇研究提供嶄新的視野。
MOP 400.00
何多苓是中國當代最優秀的油畫藝術家之一。是次“春風吹又生——何多苓藝術大展”展出何多苓在各個時期創作的48件/套素描和油畫作品,包括2019年的新作。人們從中可管窺他藝術創作的發展軌跡,感受他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蓬勃藝術創造力。
MOP 900.00
清代帝后服飾文化集中呈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禮儀制度、宗教信仰與民間習俗。《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服飾》為精裝展覽圖錄,收錄相關展覽全部展品圖像,並附每件展品研究資料,同時收錄故宮博物院專家針對清代帝后服飾所撰寫研究論文。本書共分五部份:禮服、吉服、常服、行服.戎服和便服,共包含文物87件套。
MOP 150.00
第62期的“澳門研究”欄目主要介紹土生葡人美食;此外還有“歷史編纂學”、“武術”及“民族植物學”三個欄目。
MOP 300.00
冼星海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他的遺物主要收藏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為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冼星海紀念館借出冼星海遺物來澳展出。本書以中、葡、英三種文字,圖文並茂介紹這批展品,包括冼星海的證件、日記、書信、手稿、小提琴和衣服等,藉此加深公眾對冼星海生平及藝術成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