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總覽

大閱風儀 - 故宮珍藏皇家武備精品

MOP 1,400.00

該精裝畫冊收錄展出之故宮珍藏皇家武備一百六十三件套,以清代皇家御製為主,亦有清宮使用的前代製品,分三部分展示,包括“威儀"、“尚武"及“制度"三大專題。透過展示清代皇家武備及宮廷繪畫等展品,讓觀眾瞭解清代政治、軍事以及帝王宮廷生活的另一方面,通過展覽瞭解當時清代宮廷的尚武精神。畫冊同時收錄展覽論文、作品說明等資料。

溫柔的神蹟 - 克羅茲短篇小說選

MOP 100.00

艾薩•德•克羅茲(1845-1900)是葡萄牙著名現實主義作家。終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寫作風格客觀、直率,善於運用諷刺手法,常常讓讀者忍俊不禁。克羅茲是個多產的作家,不僅擅長寫故事,也是寫雜文的高手。《中國人和日本人 》原是克羅兹為巴西《新聞公報》開闢的專欄。專欄原名為“巴黎回聲”,後更名為“巴黎家書”(1893-1896)。《中國人和日本人 》是當時文章連載刊登時的副標題 。 迄今為至,克羅茲的《短篇故事集》和《中國人和日本人》均未有中文版本,於是便誕生了現在這本翻譯集子。

澳門抗日戰爭研究廣州地區中文資料初編

MOP 100.00

抗日戰爭時期,澳門由於相關歷史與現實政治原因未被日軍佔領,成為遠東的“中立區”,在我國抗戰史上具有特殊性,故對其相關史料及檔案資料的整理應予以高度重視。本初編所輯報刊資料主要為《中山日報》蔣系與汪系這兩份於戰時發行,政治立場截然不同的報紙所載有關澳門的報導、廣東省檔案館藏部分零散檔案、以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零散期刊資料。編者透過系統歸集與整理,將廣州地區現存有關澳門與抗日戰爭研究的各種史料輯錄成書,是研究抗日戰爭時期澳門社會狀況、華人群體、中葡關係以及各方勢力在澳活動的重要參考資料。

澳門傳統手工業口述歷史

MOP 250.00

該書是在澳門的傳統行業中挑選七種行業對其從業員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反映出相關手工業的技藝、傳承、發展和變遷等情況,同時讓澳門不同時期的社會精神和人文面貌得以復現。

啟明氣象 -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館藏洪武時期珍品展

MOP 240.00

該圖錄結集“啓明氣象 -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館藏洪武時期珍品展”一百件展品圖像。內容包括“器具”和“建築構件”兩大專題。洪武御窯瓷器,上繼元代之制,下開永樂、宣德之風,起到承先啓後的重要作用,對研究瓷器發展史具有甚高的參考價值。

從教逾半世紀的"地理王" - 黃就順訪談錄

MOP 80.00

《從教逾半世紀的“地理王”- 黃就順訪談錄》為“澳門口述歷史叢書"之一。為更有效地保存澳門的歷史記憶,澳門檔案館自二○一三年開始,透過訪談錄音、錄影、相片拍攝及實物採集等方式,對黃就順進行了多次的口述歷史訪談,並按序整合及編輯訪談內容,記錄了黃就順的童年和求學時期,太平洋戰爭時期的社會、任教聖若瑟中學和培正中學時期,以及積極推廣地理教學和環保的經歷。 黃就順,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是資深教育工作者,在學生中享有“地理王”美譽。自一九四九年開始於本澳兩間中學及大學任教,擔任地理科教職五十多年,編寫著作四十餘冊,並建立了全澳第一座地理教室。此外,黃就順分別於一九九一年及二○○二年獲澳葡政府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 “專業功績” 及 “教育功績” 勳章,更於二○一二年捐贈其私人檔案及著作予澳門檔案館收藏。

祖父家的澳門土生菜

MOP 170.00

葡萄牙人於十六世紀初“大航海年代”從歐洲乘船東來,他們將非洲和亞洲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漸漸糅合在一起,結合各地烹調所長,大大地豐富了原有菜式,成為澳門獨有的土生菜。澳門土生菜是經歷數百年融會貫通而成的一種飲食文化,也是葡萄牙航海文化的一個重要歷史產物。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於二零一二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書作者左婉玲生於澳門一個古老的土生葡人家庭,一直不遺餘力推廣土生菜飲食文化。為承傳及發揚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作者整理其祖父母 - 澳門昔日知名收藏家若瑟‧文森‧喬治及馬蒂爾‧帕切科‧喬治 - 家傳的美食菜譜,讓中外讀者從飲食文化瞭解土生葡人的文化特色及生活習慣。本書備有中文版及葡英雙語版。

秣陵煙月 - 明末清初金陵畫派書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MOP 180.00

本書內容是從“秣陵煙月 - 明末清初金陵畫派書畫學術研討會”收集所得十八篇學者研究論文,出版成集。